close

這似乎是美國某個少年感化院先拍攝紀錄片,然後再翻拍成電影,看完以後,我猜台灣的「飛行少年」的構想,應該是從這部片來的,因為他們的劇情、架構、結果很像。


其實邊看電影就想,希望這是真實的故事,在電影裡,有很多黑人的社會處境,暴力啊、濫用槍枝啊、販毒啊、殺人....就算進了感化院再出來,少年再犯、再回監的比率還是很高(電影裡是說3/4),光是道德勸說不夠,他們的生活裡有太多失敗,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失敗者,要怎麼出黑暗入光明....這根本是另一個世界的語言。


對於少年的處境、要如何創造成功經驗,這些是前幾週的課堂作業。


有時候我會觀察身邊的人他們為什麼成功,發現有些特質是共同存在的,像是誠懇、態度、適當溝通、解決問題,還有一樣就是熱情,我越來越覺得可以找到自己能夠投入、也有熱情的something是生命中極為痛快的事,在這個世界可以擁有「忘我」很是幸福,常常有人問我會不會後悔來念書,也有人說看我這麼辛苦,就打消要念書的想法了,現在沒錢、沒車、沒房子、沒男朋友,這些看來沒有歸屬的生活,但是我都回答社工是我有興趣的學科,雖然我不一定會是好社工。


找到歸屬之前,可能會先碰到些挫折,前幾天跟同學聊天,她經歷車禍、家庭劇變、男朋友有第三者種種,她說終於在畢業之前找到對東吳的歸屬感,之前她的眼光總在別人身上,現在專注自己的生活,投入活動,才知道以前浪費那麼多時間。這也是我的想法,以前花太多時間在別人身上,與其說希望得到眼光,不如說我實在太焦慮,找不到「我」。


為自己創造成功經驗是驚險的,過去沒有太多成功經驗,當我設定目標,希望為自己努力,心裡無限焦慮和惶恐,深怕一出錯就會失去一切,又重新回到過去的生活。你知道,當走向目標,要經歷的是對自己的煎熬,每天都有很多murmur,否定、懷疑、抗拒、怠惰,不斷重複出現在我的腦子,可是不能走回頭路,總是要為自己創造些好事。


努力煎熬的結果,可能只是克服生活上一點點的惰性,換來旁人一句「你很認真」這個可能對我不太了解的評語,但是路還是會繼續,是為自己,也為新的經歷。


所以我可以理解在飛行少年裡,他們環島時的衝突、暴走、對自己和老師的不確定感,因為以前沒有,未來也未知,如臨深淵,種種得小心呵護。


看到飛行少年片中一個帶頭鬧罷工的少年,最後分析自己和團體的問題、發現自己的衝動,我真想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,有誰會想到一個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小朋友,學習到理性冷靜解決問題,在聖經裡有句話,「匠人所棄的石頭,現在已成房角石」,就是最不被看好的無名小卒,卻有可能重新被上帝揀選、重用,擁有從失敗到成功的經歷,竟然也是幸福


社工是個很弔詭的職務,明明人之不可測,投入產出無法平衡,我們卻還要向虎山行,服務這個無法預期的動物,我始終覺得自己太過理想、夢幻,也不確定在追求的是什麼想像,一方面對飛行少年心疼,一方面又回想自己的焦慮,很想拍拍他們,說辛苦了!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香香 的頭像
    香香

    管家筆記

    香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